鑄出中國“鏈”
2022-05-03
來源:媒體滾動
2019年初,一家仍在籌建階段的研究院向唐琳拋出了“橄欖枝”。
幾乎沒有任何糾結,唐琳就放棄知名外企相對安逸的工作崗位和令人羨慕的收入,成為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的一員,投身到我國首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研發中。
彼時,盡管區塊鏈已成為全球數據交易、金融結算、國際貿易、政務民生等領域的重要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但我國仍未實現區塊鏈技術獨立自主。
鑄出中國人自己的“鏈”!唐琳躊躇滿志:能為國家做點事情,機會難得。
研發進入緊張階段,熬夜加班到凌晨成了常態。這邊筆記本在敲著代碼,那邊的電腦屏幕上在調試程序,唐琳和200余名團隊伙伴爭分奪秒,全身心投入到獨立自主區塊鏈技術的研發中。上午坐到電腦前,如同闖關般打通軟件開發中遇到的一個個棘手麻煩,再一抬頭,時針已經悄然移到了第二天凌晨的四五點鐘。
“很多好的想法,我們不做,就會被國外競爭對手搶得先機。要搶占技術前沿,保持技術領先,必須不斷給自己施壓,快速把想法落實?!睕]日沒夜的拼搏,只為了實現全自主可控夢想的那一刻。
那一刻,在2021年1月27日終于到來。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正式對外發布,交易處理能力達到10萬TPS,相當于每秒可處理10萬筆交易,位居全球領先水平。
長安鏈的迭代開發也從未停止腳步。繼首發長安鏈1.0版本后,2022年3月,長安鏈2.2版對外發布,期間,迭代推出了11個不同版本,每個版本都會有新的技術特性加入。
每當在外面聽到有人提起“長安鏈”三個字,唐琳就會立刻豎起耳朵,內心是滿滿的自豪感。
長安鏈不僅要更好用,還要用得更好,應用于更多領域。2021年中旬,唐琳的工作重心調整轉移,開始負責長安鏈應用推廣和生態建設。
區塊鏈是什么?不少客戶一頭霧水,人人臉上都畫滿了問號。
有些人甚至提出,區塊鏈那不就是個騙局嗎?最初的業務推廣,變成了科普講座。唐琳打開電腦,從最基礎的區塊鏈理論知識開始講起。
第二次再去推廣,客戶們開始由單純的聽講,變成了圍著唐琳主動提問。長安鏈的優勢是什么?能帶來什么價值……唐琳結合不同單位的特點,一一給出有針對性的業務解決方案。
長安鏈協作網絡在不斷壯大。生態聯盟已擁有國家電網、建設銀行(6.070,0.02, 0.33%)等50家成員單位,長安鏈協作網絡已接入政務、金融、醫療、通信、能源、工業互聯網等多個國家級關鍵領域。
“長安鏈協作網絡要助力國家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讓國民經濟各領域都把長安鏈用得更好!”唐琳對長安鏈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