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UVC紫外線殺菌燈珠PU-S335SCL-P05P20消毒更靠譜 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復爆發影響著我們生活出行,使得UVC紫外線消毒殺菌燈越來越多的進入我們視野中,UVC紫外線的殺菌消毒作用被多項權威研究證實,其殺菌消毒的原理是利用適當波長的紫外線來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細胞死亡,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 發表于:2022/5/9 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荊門一醫“上崗”,國內首秀! 荊門及周邊地區首臺,也是全球目前為止最先進的“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正式落戶荊門一醫。4月16日,該院泌尿外科團隊利用該機器人成功為一名泌尿系腫瘤患者實施手術,標志著該院外科系統邁入“微創機器人手術”新時代。 發表于:2022/5/1 腦部疾病患者福音,微型機器人治療腦部疾病 相比現有的腦部疾病治療方案,一經獲批,這種微型機器人將給人類疾病治療帶來關鍵優勢。施皮格爾馬赫說:”目前絕大多數腦部手術以及腦部干預都局限于走直線--如果你沒有直達目標的直線,你就被卡住了,就達不到目標部位?!八€說,微型機器人技術”使你能夠抵達以前無法達到的目標,還能夠通過最安全的通道反復抵達目標“。Bionaut實驗室公司去年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審批,這為治療丹迪-沃克綜合征以及惡性神經膠質瘤的臨床試驗鋪平了道路。惡性神經膠質瘤這種腦腫瘤在醫學上一般被認為是無藥可救的絕癥。 發表于:2022/5/1 機器人賽道不斷獲融資,防疫機器人受機構熱捧 由于疫情的催化,機器人市場成為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領域,去年開始就頻頻獲得融資,今年以來“攬金”熱潮仍舊不減。 發表于:2022/4/30 微創機器人來了,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 微創機器人-B(02252)公布,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蘇州微創暢行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鴻鵠 骨科手術機器人(鴻鵠 )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準。鴻鵠 成為了第一款,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款搭載中國企業自主研發,自有知識產權機械臂,并獲準上市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發表于:2022/4/30 推動智慧醫療技術更好地落地應用,服務大眾! 靜脈輸液作為醫療護理系統中尤為重要的一項,因其輸藥迅速直接、療效塊、刺激小,在醫療過程中十分常用。劇統計,高達90%的住院患者需要進行靜脈輸液,共計占用護士工作時間75%。但是,目前輸液過程還是以人力模式監測/啟停輸液情況,效率低且容易出現誤差?;谶@種難題,智能輸液監控管理系統應運而生,明遠智睿A40i-EK240開發板作為方案設計核心,助力智慧醫療體系再添一“猛將”。 發表于:2022/4/30 發展和推廣智慧醫療技術不可粗心大意! “京醫通”雖然只是北京當地的一項線上醫療健康服務平臺,但它的背后實際上卻是國家在智慧醫療領域耕耘的一處縮影。醫療數據長久以來的彼此不通,如同阻礙現代醫療發展的“血栓”,如何加速醫療信息共享已經成為時代難題。 發表于:2022/4/30 英威騰網能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為“智慧醫療”強大賦能! 日前,英威騰網能技術有限公司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成功入駐桃源縣中醫醫院,為該院全面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促進智慧醫療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發表于:2022/4/30 馬斯克:Neuralink芯片理論上可治療癱瘓、中風和腦損傷 4月25日消息,此前全球首富馬斯克在接受TED采訪時曾表示,他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 Neuralink 有望在十年內解決大腦和脊柱的損傷問題。昨天,馬斯克在Twitter上再次重申,這是可能的,他的公司正在努力應對挑戰,比如扭轉癱瘓。 發表于:2022/4/26 技術資料庫 -- 高效電磁兼容性(EMC)就是醫學應用行業中的王道 電磁兼容性 (EMC)在醫學應用工程中不可或缺是有其原因的。如果在醫療應用時, 無線通信出現干擾并中斷, 這可能會為患者帶來嚴重后果。有鑒于此, 電磁兼容性專家SCHURTER (碩特)與醫療行業的工程人員合作研發符合最嚴格 EMC標準的醫學產品應用。 發表于:2022/4/25 14個月攻關 無錫造出國產呼吸機“芯” 經過14個月攻關突破,無錫造出了國產呼吸機的“芯”!4月22日,記者探訪了這家傳感技術研發高科技企業——無錫永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成功研制出了中國首款批量應用于國產呼吸機的關鍵零部件壓力傳感器芯片。 發表于:2022/4/25 醫院終端升級尋求創新突破 銳捷云桌面化解難題 隨著醫療信息化程度和智慧醫療的不斷加深,過程中也涌現了很多實踐上的難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就通過一次“舊貌換新顏”的云桌面終端升級,化解難題,讓醫院信息化水平獲得創新突破。 發表于:2022/4/14 核酸檢測里的芯片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疫情在爆發與被控制間反復橫跳,無論是在社區、醫院,都能看到人們在核酸檢測采樣點前排成長龍,被醫生捅嗓子的“痛苦面具”場景。國家統計局顯示,2021年末全國共有11937家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總檢測能力達到4168萬份/天,如果換成社區的“10混1”檢測方法,意味著中國每天能檢測4億多人,可以說,核酸檢測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發表于:2022/4/9 移動核酸檢測車在上海方艙醫院投入使用,最大日檢測量達1800管 最近,兩輛即停即檢、采檢一體自動化的移動核酸檢測車“藍鎧甲”在上海閔行體育館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單管檢測最大日檢測量達1800管,助力方艙醫院提升了核酸檢測效率。據悉,這類移動核酸檢測車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已應用于上海多地,成為加快核酸檢測篩查的一支重要力量。 發表于:2022/4/6 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到了最為關鍵的日子,一批通信高科技盡銳出戰…… 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已到了最為關鍵的日子。在抗疫前線,近期,有一批通信高科技盡銳出戰,為堅決打贏“周密組織開展全員核酸篩查”和“改擴建方艙醫院和定點收治醫院”等疫情防控硬仗科技賦能、保駕護航。 發表于:2022/4/6 ?12345678910…?